生活中,用到荧光增白剂的产品有很多,衣服、纸张、塑料制品等等。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它到底是个什么“神奇”的存在。所以,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揭开它的真面目。
1. 荧光增白剂简介
2. 荧光增白剂分类
3. 荧光增白剂的影响因素
一、什么是荧光增白剂?
1.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荧光染料,或称为白色染料,也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它的特性是能激发入射光线产生荧光,使所染物质获得类似荧石的闪闪发光的效应,使肉眼看到的物质很白,达到增白的效果。
2.增白原理:在日光照射下,它能够吸收光线中肉眼不能看见的紫外线(波长为300-400nm),使分子激发,再回复到基态时,紫外线能量便消失一部分,进而转化为量较低的蓝紫光(波长为420-480nm)发射出来。这样,被作用物上的蓝紫光的反射量便得以增加,从而抵消了原物体上因黄光反射量多而造成的黄色感,在视觉上产生洁白、耀目的效果。
注:荧光增白剂的增白只是一种光学上的增亮补色作用,并不能代替化学漂白给予织物真正的“白”。
二、荧光增白剂的分类
按照荧光增白剂的母体分类,大致可将它们分为碳环类、三嗪基氨基二苯乙烯类、二苯乙烯-三氮唑类、苯并噁唑类、呋喃,苯并呋喃和苯并咪唑类、1,3-二苯基-吡唑啉类、香豆素类、萘酰亚胺类和杂类等九类。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其中的六大类。
1.碳环类
碳环类荧光增白剂是指构成分子的母体中不含杂环,同时母体上的取代基也不含杂环的一类荧光增白剂,组成碳环类荧光增白剂的母体分子主要有三种,即:
1.1,4-二苯乙烯苯(1,4-Distyrylbenzene)
2.4,4’-二苯乙烯联苯(4,4’-Distyrylbiphenyl)
3.4,4’-二乙烯基二苯乙烯(4,4’-Divinylstilbene)
氰基取代的二苯乙烯苯具有相当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对底物的增白效果很好,尤其适合用于塑料和合成纤维树脂。典型的品种有:Palanil Brilliant White R
2.三嗪基氨基二苯乙烯类
三嗪基氨基二苯乙烯是由4,4'-二氨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DSD酸)与三聚氯氰的缩合物
具有该结构类型的荧光增白剂是现有已商品化的荧光增白剂中的品种最多的,约80%以上的荧光增白剂都属于此结构类型。
3.二苯乙烯-三氮唑类
二苯乙烯-三氮唑是二苯乙烯类化合物与三氮唑类化合物的缩合物,该类荧光增白剂问世较早。它的缺点是荧光色调偏绿,对纤维增白的白度不够高,现已退出市场。
4.苯并噁唑类
苯并噁唑类荧光增白剂是产量上仅次于三嗪基氨基二苯乙烯类的荧光增白剂,大多数是高性能的荧光增白剂。典型的品种有:Eastobrite OB-1
5.呋喃,苯并呋喃和苯并咪唑类
呋喃,苯并呋喃和苯并咪唑本身不是荧光增白剂的母体,但它们都是构成荧光增白剂的结构单元。它们可与其他结构单元(如联苯)一起组成性能良好的荧光增白剂。呋喃与联苯的组合在结构上类似于苯乙烯与联苯的组合。含磺酸基团的此类组合具有很好的水溶性,特别适合尼龙纤维和纤维素纤维的增白
6.香豆素类
香豆素的化学结构
香豆素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烈的荧光,在它的4位、7位上引入各种取代基团就可使其成为具有实用价值的荧光增白剂。
三、影响荧光增白剂性能的一些因素
1.前处理:原材料的白度越高,则增白效果越好
2.荧光增白剂的用量:每种荧光增白剂的饱和浓度都有其特定的极限,超过某一固定的极限值,不但增白效果不会增加而且反而会出现“泛黄”现象,使得增白变成了“染黄”。荧光增白剂的浓度与增白效果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注:从图中的曲线可以看出: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效果在饱和值以下与它的浓度成正比,超过饱和值,其增白效果反而下降。
3.酸碱度(pH值)的影响
不同pH值的染浴将直接影响到荧光增白剂的化学稳定性和溶解度。pH值对离子型荧光增白剂的吸光度影响较大。阳离子型荧光增白剂在pH>9 时吸光度明显下降,而阴离子型荧光增白剂在酸性条件下吸光度急剧下降。
4.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在离子型的荧光增白剂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对荧光增白剂的增白效果有影响。加入带相反电荷的表面活性剂时,会降低溶液的吸光度,有时甚至会导致荧光的猝灭作用,加入同电荷的表面活性剂则无影响或影响极小
5.无机添加物的影响
有些增白剂在使用时添加食盐 (或硫酸钠) 可以提高 (或控制) 它在纤维上的吸附率。增白剂在染浴与织物之间的分配随溶液中无机盐的浓度而变化,增加无机盐的浓度可以提高增白剂的上染率。
6.色光调节
荧光增白剂与不同印染助剂同时应用时,其色调将随助剂的不同而微有影响。为达到同一色调,必要时可加微量染料进行调节。
四、应用荧光增白剂的制品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制品都会加入一些荧光增白剂,用来增加制品的感光效果。